前言: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我国制氢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央企主导基础设施布局,明阳beplay下载软件 、隆基绿能等民企加速发展绿氢技术。在环保要求下,民营企业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一、我国氢能消费量增多,刺激氢气产量增长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制氢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氢能具有清洁无碳、绿色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 在加快能源绿色转型背景下,2022年我国氢能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已超50%。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氢气产量由2500万吨增长至365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氢气产量将达3750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分别占比12%、10%、8%、8%、7%,总占比达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当前我国主流制氢方式为化石能源制氢,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氢气主要生产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等,其中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2024年占比77%;而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由于成本较高占比极小,2024年仅为1%。
煤气化制氢占比超50%,其通过将煤与氧气和水蒸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此过程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氢气。天然气制氢主要通过高温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制氢方法,占比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煤气化制氢虽然具有较高的氢气产量,但其能源效率相对较低,且碳排放问题仍需解决。天然气制氢成本较低,技术成熟,且能够利用现有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氢气主要生产方式对比
生产方式 | 优势 | 劣势 |
煤气化制氢 | 具有较高的氢气产量 | 能源效率相对较低,且碳排放问题仍需解决 |
天然气制氢 | 成本较低,技术成熟,且能够利用现有的天然气基础设施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电解水制氢 | 绿色低碳 | 成本较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成项目超90个,在建项目超80个。全国已建成电解水制氢项目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占比45%和4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我国制氢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民营企业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制氢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央企主导基础设施布局,明阳beplay下载软件 、隆基绿能等民企加速发展绿氢技术。在环保要求下,民营企业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制氢行业主要企业
企业名称 | 制氢方式 | 布局情况 |
中国石化 | 化石燃料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 | 拥有多个制氢装置,年产量在两百万到三百万吨之间,并积极向氢能产业链下游拓展 |
国家能源集团 | 化石燃料制氢(煤化工等) | 年产氢量超过四百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企业之一,并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
华昌化工 | 工业副产氢 | 利用氯碱工业副产氢,年产氢量较大,并积极拓展氢能应用领域 |
东华能源 | 化石燃料制氢与工业副产氢结合 | 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等技术产生氢气,并积极向下游氢燃料电池等领域拓展 |
鸿达兴业 | 工业副产氢 | 拥有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站建设等 |
宝丰能源 | 绿氢(电解水制氢) | 投资建设了多个电解水制氢项目,并积极推动绿氢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院 |
阳光电源 | 绿氢(电解水制氢) | 在电解水制氢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积极参与氢能产业链的建设 |
隆基绿能 | 绿氢(电解水制氢) | 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推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 |
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绿氢(电解水制氢) | 开发出碱性水电解槽等绿氢装备,并积极推动绿氢能源全链条联动发展 |
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 | 绿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固体燃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结合) | 致力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轻型商用车等产品的市场化应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