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鹿茸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15年的35.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当前,行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吉林省是全国最大鹿茸产区,2024年鲜鹿茸产量达到1139.8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鹿茸消费市场,国内产量难以满足需求,长期依赖进口补充。2020-2024年期间,其鹿茸进口量、净进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此外,我国鹿茸进出口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进口方面几乎完全依赖新西兰,出口市场则以韩国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鹿茸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率不足20%。
1.我国鹿茸行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鹿茸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乃名贵中药材。按照原动物不同的不同,其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大类。目前,我国鹿茸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游包括鹿选育、繁育和养殖环节,中游涉及鹿茸采收与加工,下游则包含通过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线下渠道及电商平台等线上渠道销售至终端消费者的完整流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鹿茸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鹿茸营养价值高,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其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持续增强和鹿茸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鹿茸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5.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GAGR)约为5.04%,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鹿茸行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吉林省为全国最大鹿茸产区
我国鹿茸行业已形成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花鹿茸主产区集中在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是目前国内市场主流品种;马鹿茸则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四川省等地。其中,吉林省是全国最大鹿茸产区,产量常年位居全国首位。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省鲜鹿茸产量达到1139.8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我国两大鹿茸主要产区情况
分类 | 来源 | 主要产区情况 |
花鹿茸 | 梅花鹿 | 主产于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其中长白山的鹿茸品质最佳,被誉为“鹿茸之王”。 |
马鹿茸 | 马鹿 | 主产于黑龙江省、吉林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四川省等地。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这一突出优势的形成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从产业基础来看,吉林省梅花鹿养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业根基扎实,无论是种质资源还是养殖规模均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2024年全省梅花鹿存栏量达86.2万只,同样占全国总量的70%;在全国审定的9个梅花鹿品种(系)中,吉林省独占7个;全国仅有的两家国家级梅花鹿保种场均落户吉林。这些都为吉林省鹿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上游支撑。
从政策环境来看,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梅花鹿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鹿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吉林省鹿茸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9年8月 |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部门 | 关于推进梅花鹿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 开展鹿茸、鹿角、鹿胎、鹿骨等入食产品生产工艺研究。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研究制定相关的梅花鹿入食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开展鹿茸、鹿角、鹿胎、鹿骨等入食产品生产工艺研究。做好鹿茸、鹿角、鹿胎、鹿骨进入食品的基础性工作,争取国家支持,解决鹿产品药食同源问题。 |
2021年11月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重点围绕吉林大米、鲜食玉米、吉林牛肉、吉林鹿茸、长白山人参、木耳、杂粮杂豆、矿泉水等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安全优质绿色产品,打造吉林农产品和食品品牌。 |
2021年12月 | 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关于加快医药强省建设 促进医药健康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重点支持人参、鹿茸、蛤蟆油、西洋参、五味子、平贝母、天麻、(北)苍术、细辛、淫羊藿、灵芝、桑黄、防风、黄芩、黄芪、甘草等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
2022年6月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意见 | 力争用5年时间,全省梅花鹿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梅花鹿发展到100万只,百只以上鹿场达到1000个,鹿茸年产量达到100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支持药理功效科技研发,对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梅花鹿茸、角、胎、骨入食研究并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每种产品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补,同一主体最高奖补不超过500万元。 |
2022年9月 |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 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 | 推进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各领域区域品牌培育,建立品牌企业培育库和专家库,重点针对鲜食玉米、鹿茸、冰雪旅游、森林休闲康养、装备制造等开展区域品牌宣传咨询、质量管理技术帮扶、质量问题座谈研讨、区域品牌示范推广等质量品牌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
2024年3月 |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 |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 推动梅花鹿茸、林蛙油进入药食同源目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鹿茸进口量整体上升,进出口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鹿茸消费市场,国内产量难以满足需求,长期依赖进口补充。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鹿茸进口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0年的613.13吨增长至2024年的925.2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3%;同期出口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4年达到96.01吨,同比增长8.89%。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鹿茸净出口量和贸易逆差额均整体上升。前者由2020年的524.26吨增长至2024年的829.19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14%;后者则由0.5亿元增长至2.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2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鹿茸进出口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进口方面几乎完全依赖新西兰,2024年自新西兰进口量占比高达98.76%;出口市场则以韩国为主,对韩出口占比达93.21%。新西兰作为全球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规模化生产体系和稳定的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其鹿茸平均进口价格比国内低15%-20%。这种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使得新西兰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鹿茸进口来源国。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5.鹿茸加工以初加工为主
近年来,我国鹿茸加工技术持续升级,推动产品形态日趋多元化,包括鹿茸切片、鹿茸粉、鹿茸口服液、鹿茸胶囊等产品。然而从整体产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鹿茸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产品主要包括初级切片、粉末,而深加工率不足20%。这种加工格局表明,虽然终端产品种类有所丰富,但产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随着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和研发投入的加大,预计我国鹿茸产业将不断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深加工率有望持续提升。(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