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前言: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

由于技术壁垒高企且产业化起步较晚,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长期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自给率仍不足20%。2019-2024年期间,其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45%。未来,随着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以及关键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和自给率将显著提升。

1.茂金属聚乙烯是一种高端聚乙烯产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茂金属聚乙烯(mPE)‌是指用茂金属催化剂反应制得的聚乙烯材料,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茂金属低密度高压聚乙烯(mLDPE)、茂金属高密度低压聚乙烯(mHDPE)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茂金属聚乙烯也是高端聚乙烯的代表之一,具备高技术含量、高应用性能和高市场价值等特点。

茂金属聚乙烯特点

特点 详情
高技术含量 依赖精密催化剂体系和复杂工艺控制,存在显著技术壁垒。
高应用性能 兼具优异的机械强度、透明度和加工性能,能满足薄膜、包装等高端领域需求。
高市场价值 价格高、盈利强、波动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表观消费量不断上升

与普通聚乙烯相比,茂金属聚乙烯具有更出色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具备更低的热封温度、更高的热封强度、更好的透明度以及更低的雾度值。凭借着这些优势,其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如食品薄膜、缠绕膜、棚膜、热收缩膜、FFS膜等)、管材、注塑、滚塑等领域,终端涉及食品包装、农业、医药、汽车、建筑等行业。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2022年食品薄膜、缠绕膜、热收缩膜、FFS膜等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食品薄膜为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第一大消费市场,占比28.38%;其次为缠绕膜和管材,分别占比18.98%和9.41%。

与普通聚乙烯相比,茂金属聚乙烯具有更出色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具备更低的热封温度、更高的热封强度、更好的透明度以及更低的雾度值。凭借着这些优势,其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如食品薄膜、缠绕膜、棚膜、热收缩膜、FFS膜等)、管材、注塑、滚塑等领域,终端涉及食品包装、农业、医药、汽车、建筑等行业。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2022年食品薄膜、缠绕膜、热收缩膜、FFS膜等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食品薄膜为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第一大消费市场,占比28.38%;其次为缠绕膜和管材,分别占比18.98%和9.4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稳步提升,带动整体消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02%。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表观消费量在聚乙烯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4%,与全球12.3%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也预示着未来国内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材料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茂金属聚乙烯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稳步提升,带动整体消费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02%。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表观消费量在聚乙烯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仅为6.4%,与全球12.3%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这也预示着未来国内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材料替代进程的持续推进,茂金属聚乙烯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进口量不断上升

由于技术壁垒高企且产业化起步较晚,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长期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自给率仍不足20%。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增长,我国茂金属乙烯进口量也在不断上升,由2019年的173.14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45%。

由于技术壁垒高企且产业化起步较晚,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长期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自给率仍不足20%。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增长,我国茂金属乙烯进口量也在不断上升,由2019年的173.14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4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政策相继发布,为茂金属聚乙烯进口替代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茂金属聚乙烯行业发展,相继出台多项重要政策为进口替代提供有力支撑。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年远景目标》提出加快茂金属聚乙烯关键技术突破;《“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推动特种茂金属聚烯烃等新产品研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则聚焦提高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供给能力。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3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年远景目标 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
2021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推动高选择性催化、高效膜分离、危险工艺本质安全等技术,特种茂金属聚烯烃、高端润滑油、高纯/超高纯化学品及工业特种气体、甲烷偶联制烯烃等新产品研发。建设高端聚烯烃、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先进玻璃、先进陶瓷等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2年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专用润滑油脂等产品。
2024年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提升高端聚烯烃、合成树脂与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及制品、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端染颜料、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专用助剂和油剂、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2023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将茂金属聚乙烯等特种聚烯烃及高碳α—烯烃等关键原料的开发与生产纳入鼓励类目录。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多个企业积极推进茂金属聚乙烯产能布局,未来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未来,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自给率将实现显著提升。这一积极预期主要基于三大关键驱动因素:

首先,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国内石化企业正加大茂金属聚乙烯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以兰州石化为例,其成功开发的mPE1012新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有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其次,卫星化学、中海壳牌、扬子石化等多个企业正积极推进茂金属聚乙烯产能布局。其中,卫星化学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将实现茂金属聚乙烯、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产后将新增60万吨/年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产能,大幅提升国内供给能力。

截至2025年7月初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部分拟建或在建项目情况

企业简称 项目名称 新增产能 最新进展或预计投产情况
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 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 未透露 2024年9月开工建设
卫星化学 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未透露 在建,一期计划于2025 年底建成投产
中海壳牌 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 60万吨/年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024年已开工
扬子石化 扬子石化聚烯烃新材料项目 30万吨/年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024年10月项目通过备案批复。
洛阳石化 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 30万吨/年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
万华化学 万融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中外合资高端聚烯烃项目 未透露 2025年2月,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最后,作为生产茂金属聚乙烯的关键材料,茂金属催化剂市场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国内企业正加速茂金属催化剂国产化,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在催化剂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例如,2024年11月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PME-18圆满完成长周期工业应用,标志着其可实现批量生产,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来看,未来随着技术创新持续突破、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以及关键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我国茂金属聚乙烯行业将实现质的飞跃,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自给率大幅提升,推动行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5年规模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5年规模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率加快,液晶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OLED面板为例:随着beplay下载软件 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OLED面板在beplay下载软件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渗透率不断攀升,从而带动OLED面板出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OLED面板

2025年07月12日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钾矿资源总量有限,国内钾储量仅占全球的 4%。我国钾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卤水型矿床,湖钾资源开发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同时随着青海盐湖品位持续下降,西藏受环保限制开发进展缓慢,我国钾肥产能难有较大增产空间。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资源较丰富,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磷矿石产能分布集中,贵州、湖北、四川、云南四大地区总产能占比达97%。从产量看,受我国磷矿石整体品位不高、磷化工绿色升级两大因素影响,国内磷矿石产量呈现缩减趋势。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近些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智慧矿山行业的相关政策。例如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2025年07月09日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2025年07月06日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复合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比26%以上。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后者又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

2025年07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