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共同定义,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通过多重途径与机理,不仅在维持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街上发挥核心作用,还能调节免疫、改善代谢、促进营养吸收并对心理健康提供潜在支持,是天然、全方位的肠道健康维护者。
益生菌行业产业链是一个涵盖菌株研发、生产加工、应用市场及配套服务的复杂生态系统。具体来看,益生菌上游提供原料供应与技术研发,包括菌株资源与筛选、发酵工艺与技术平台、原料检测与质量控制等环节。中游则负责生产加工与配方开发,包括益生菌产品的生产制造、配方与功能设计、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定位等。下游为渠道分销与终端应用,包括各类销售渠道、各种终端应用场景及各类增值服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觉醒推动益生菌市场发展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城市中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很多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肠道疾病呈现“慢性IBD缓慢上升+传染性肠病高基数震荡下降”的双重格局。目前国内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25-40岁年龄段的肠胃问题尤为突出。该年龄段职场人群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肠胃健康问题集中爆发。而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确实在改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25-40岁肠胃问题高发群体)的消化功能、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此外,健康意识觉醒,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推动益生菌市场发展。当下,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已突破传统肠道健康范畴,延伸至免疫力提升、皮肤管理、情绪调节、体重控制等多维度。调研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将益生菌视为“日常健康管理工具”,而非特定疾病治疗手段。这种认知转变驱动市场细分,例如,针对健身人群的“运动营养益生菌”、针对职场女性的“压力管理益生菌”、针对银发族的“慢性病辅助益生菌”等定制化产品涌现,重构“千人千菌”的精准营养生态。
三、市场快速扩张,预计到2025年我国益生菌规模有望突破1400亿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益生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和居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益生菌产业作为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自疫情以来,国民对 “免疫力+肠道健康”需求急速上升,益生菌作为天然微生态调节剂,其多维健康功效(助消化、增强免疫、改善皮肤、辅助体重管理等)被广泛认知与接受。据远大生命科学集团、中康科技与沙利文联合发布的《中国临床益生菌品类发展白皮书2025》显示,2024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达1283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9%,年增速为8.8%。预计随着精准化菌株选育、产品场景化创新与渠道下沉的深入,到2025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400亿元。
数据来源:远大生命科学集团,中康科技与沙利文,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我国益生菌产品销售渠道呈现高度线上化和多元化趋势
从销售渠道来看,当前我国益生菌行业的销售渠道呈现出高度线上化和多元化趋势。我国益生菌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电商、线下药店与母婴店、大型商超及便利店、社交团购与微商。其中线上电商是我国益生菌最主流的销售渠道,占据着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虽然线下药店与母婴店、大型商超及便利店、社交团购与微商这几个销售渠道占比不大,但各凭优势成为我国益生菌行业不可忽视的销售渠道。例如线下药店与母婴店凭借其高容单价与用户信任度在高端功能性补充剂和婴幼儿专用益生菌中占据重要位置。社交团购与微商凭借其高粘性和低获客成本,使之成为许多新兴品牌的快速增量通道。
我国益生菌销售渠道情况
销售渠道 | 相关情况 |
线上电商 | 天猫、京东和拼多多构成了益生菌线上销售的“三驾马车“,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查阅产品评价、比较功能标签,并享受“次日达”或“当日达“配送服务,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常规补充剂和中低价位发酵乳产品尤其友好。此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与直播带货也成为电商增长的新引擎,品牌方通过达人种草、直播秒杀等手段,将新品迅速推向下沉市场并提升复购率。 |
线下药店与母婴店 | 线下药店与母婴店等专业渠道在高端功能性补充剂和婴幼儿专用益生菌中占据重要位置。药店(包括连锁OTC和独立药房)提供现场专业咨询,消费者可依据药师建议选购适合自身或孩子的菌株配方:母婴店则针对孕产和婴幼儿人群,销售冻干粉、滴剂等高端剂型。尽管总体占比不如电商,但其高容单价与用户信任度对品牌形象和医学背书尤为关键。 |
大型商超及便利店 | 各大超市和便利店依托高人流量,成为峻奶、乳峻菌饮品等日常消费产品的重要触点。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顺手选购,场景化促销(如试饮、买赠)提升了即兴购买率。便利店网络的下沉则使常湿益生茵饮料在通勤和休闲场景中更易被消费,增强了品牌晦光度。 |
社交团购与微商 | 以微信社群、社区团购和微商渠道为代表,针对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精准人群开展”社交裂变”式营销。团长或微商通过小样试用、拼单优惠、知识分享等方式建立信任,帮助品牌打通下沉市场。虽整体占比不大,但其高粘性和低获客成本,使之成为许多新兴品牌的快速增量通道。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五、产品矩阵日益丰富,食品饮料为目前主要的益生菌产品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益生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益生菌产品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从传统的酸奶、乳酸菌饮料到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益生菌产品的形态和功效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针对婴幼儿、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益生菌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等特定需求的益生菌产品则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性和个性化。这些产品升级和多样化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提升了益生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益生菌产品可大致分为食品饮料类、膳食补充剂类、医药级益生菌制剂、动物营养类产品及新兴细分品类。其中食品饮料类最为主流,约占市场份额的60%-68%。这一类产品以酸奶、乳酸菌饮品和各类功能性发酵乳为代表,凭借高频次的日常消费习惯和广泛的品牌认知,占据了最宽广的市场基础,并正不断向“无糖”“植物基”“常温发酵”方向升级。紧随其后的是膳食补充剂类,占比约 18%-20%。这一类产品包括益生菌粉、胶囊、口服液及个性化配方等产品。它们以精准功效为卖点,锁定婴幼儿、孕产妇、亚健康及老年人等细分人群,单价较高,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六、AKK菌有望异军突起,成新一代益生菌“明星选手”
当下益生菌作为调节健康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大众健康管理的“刚需”。而在益生菌赛道的日益激烈角逐中,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简称AKK菌)有望异军突起,其凭借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广泛的健康效益,成新一代益生菌“明星选手”。这种定植于肠道黏膜层的 “常驻菌”,因能降解肠道黏蛋白、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s),被科研界称为“长寿菌”“瘦子菌”。
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超3000篇研究论文证实AKK菌的健康潜力:它不仅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体重,还在血糖血脂管理、免疫增强、延缓衰老等方面表现突出。例如,《Nature》子刊证实,肠道菌群“年轻化”与人体生理年龄密切相关;西班牙科学家在《Nature Medicine》发文称,给早衰小鼠移植菌,其存活时间延长约10%,而百岁老人肠道中菌丰度显著偏高。其抗衰秘诀在于提升胰岛素敏感度,通过生成短链脂肪酸调节代谢指标。临床试验也显示,AKK菌干预能提高血清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改善焦虑、抑郁及睡眠问题,为“肠脑轴”理论再添实证。
尽管目前消费者对 AKK 菌的认知度仅为 27%,但市场潜力已开始释放。淘宝、天猫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5月起 AKK 菌相关产品销售增长显著,且消费者购买意愿高达61%,形成 “低认知-高需求”的蓝海市场。业内认为,随着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市场教育的深入,AKK菌有望成为下一代益生菌的核心品类。
善恩康是AKK菌研究的先行者和产业化应用的引领者,其早在2019年便启动了AKK PROBIO基础研究和全基因组学研究,从200株AKK菌株中成功筛选出AKK PROBIO菌株,并于2020年1月实现该菌株原料菌粉的全球产业化落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当前AKK菌产业化仍有“拦路虎”。一方面,作为厌氧菌,AKK菌培育需严格无氧环境,成本是普通益生菌的数倍,倒逼企业持续研发优化发酵工艺。目前原衍生物通过代谢增强设计和工艺重构部分破局,但行业整体仍需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消费者认知是另一道关。虽益生菌概念已普及,但AKK菌的作用机制与优势尚未被大众熟知。企业需联合科研机构,通过行业报告、科普内容创作等建立科学认知。(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