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随着广西等产区新建项目投产,我国胶合板产能止跌回升,前五大产区合计占比近80%,产业集聚特征显著。同时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生产企业持续减少,但集中度仍偏低。2024年国家出台新规,将胶合板重新纳入生产许可管理,显著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当前,我国胶合板贸易呈“大出小进”特点:2024年进口量达79.3万立方米,同比激增168.54%;出口量创新高至1318.87万立方米,同比增22.8%,保持贸易顺差。
1.胶合板产业链不断完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胶合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胶合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人造板品种,也是第一大人造板品种。在1920年,国内第一家生产胶合板的工厂在天津诞生,成为我国胶合板工业的开始。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我国胶合板行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其上游涵盖木材、胶合剂、防腐剂等原材料;中游为胶合板生产供应;下游应用领域多样,包括家具制造、家庭装饰、混凝土模板、包装、车船制造等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胶合板生产能力止跌回升,逐渐向广西集中
2017-2020年我国胶合板生产能力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2.56亿立方米/年,同比增长11.79%。随后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变化双重作用下,落后产能逐步出清,2023年产能回落至2.05亿立方米/年。进入2024年,随着广西等产区新建项目集中投产,行业生产能力止跌回升至2.21亿立方米/年,实现7.8%的同比增长。从市场供需格局来看,当前我国胶合板行业整体仍处于供给相对过剩的状态,但细分领域差异明显:家具制作及装饰装修用胶合板基本实现供需平衡,而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则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面向未来发展,我国胶合板行业仍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应用领域等措施,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这一转型升级过程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胶合板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北省前五大产区合计生产能力占比接近80%,形成核心产业带。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4年期间,在这五大主要产区中,唯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了持续性的产能扩张,其生产能力从2021年的4260万立方米/年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7320万立方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7%,并在2023年超越传统强省山东,跃居全国首位。这一快速发展的态势使得广西在全国胶合板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其产能占比从2021年的20.27%大幅攀升至2024年的33.12%,展现出强劲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这种产能向广西集中的趋势主要得益于多重优势的叠加效应:当地丰富的速生桉树资源为胶合板产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原料保障,同时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降低了物流成本,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加之毗邻东盟市场的区位优势,共同推动广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新兴增长极。
2021-2024年我国胶合板生产能力前五地区情况(单位:万立方米/年)
地区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生产能力 |
占比 |
生产能力 |
占比 |
生产能力 |
占比 |
生产能力 |
占比 |
|
4500 |
20.27% |
4650 |
22.36% |
5880 |
28.68% |
7320 |
33.12% |
|
山东省 |
5650 |
25.45% |
5600 |
26.92% |
5370 |
26.20% |
5360 |
24.25% |
江苏省 |
3340 |
15.05% |
3030 |
14.57% |
2940 |
14.34% |
2660 |
12.04% |
安徽省 |
1300 |
5.86% |
1320 |
6.35% |
1250 |
6.10% |
1160 |
5.25% |
河北省 |
1450 |
6.53% |
1370 |
6.59% |
1190 |
5.80% |
1120 |
5.07% |
合计 |
16240 |
73.16% |
15970 |
76.79% |
16630 |
81.12% |
17620 |
79.73% |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胶合板生产企业数量逐渐减少,平均生产能力提升
我国胶合板行业近年来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2017-2020年间,胶合板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至2020年达到15200家,较上年增长13.43%。然而2021年后,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下游需求明显萎缩,叠加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然而2021年后,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下游需求明显萎缩,叠加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胶合板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减少,至2024年降至6020家,相较2020年减少9180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行业整体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24年企业平均生产能力达到3.67万立方米/年,同比增长32.49%。这也反映出我国胶合板行业正逐步从过去“小而散”的粗放发展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胶合板行业目前仍处于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显著偏低。以生产能力计算,2024年行业CR8仅有2.08%,呈现出典型的“大行业、小企业”特征。其中,行业龙头企业广西鑫恒的生产能力为75万立方米,虽然位居国内首位,但占比也仅有0.34%。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对胶合板等6种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同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再次明确对胶合板等6种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并提出自2024年9月25日起,未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以上产品。这两大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胶合板行业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要求,预计将加速淘汰环保不达标、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推动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胶合板进口量激增
近年来我国胶合板国际贸易呈现“大出小进、持续顺差”的显著特征。从进口端看,近年来其进口量呈现快速攀升态势,2024年达到79.3万立方米,同比激增168.54%。这一增长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国内企业在俄罗斯等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建设的胶合板厂陆续投产,通过中欧班列等高效物流方式返销国内;二是俄罗斯优质桦木胶合板凭借其卓越的物理性能和环保特性,日益受到国内高端市场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胶合板进口来源地集中度不断提高,俄罗斯产品进口量占比从2019年的45.95%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93.57%,形成高度单一的进口格局。在出口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成效显现和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胶合板出口自2023年起呈现恢复增长态势,2024年出口量达1318.8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2.80%,刷新历史纪录。
数据来源:中国人造板、海关总署等、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我国胶合板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分别达到1239.57万立方米和50.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68%和9.55%。
数据来源:中国人造板、海关总署等、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