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投放量超七百万辆!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氢能、无人驾驶受市场关注

前言:

共享电单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市场投放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不过,由于共享电单车属于重资产模式,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如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因此,近几年,我国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开始寻找其他盈利点。而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效应提升,其推广有望从政策、补贴依赖走向市场化应用落地,共享氢能电单车或将成为共享电单车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关注点之一。

1、2015年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从神坛跌入破产

2015年,戴威自掏腰包采购200辆小黄车投放在北大校园,并在校园推出「共享计划」,向学生回收单车作为共享单车,拉开ofo共享单车的序幕。ofo的共享单车模式很快得到认可,并获得了第 一笔900万的融资。ofo开始向全国2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高校进行推广,在校园里积累了80万用户,日均订单达到20万,2016年10月,ofo正式走出校园,进军城市市场。

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投入运营,9月1日正式进入北京。截至2016年11月,摩拜单车的月活跃用户量已达512万人。2016年11月,哈啰单车开始在杭州上线运营;2016年11月22日,小蓝单车于深圳召开发布会,落地运营。可见,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真正元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让资本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共享单车领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共享单车的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

ofo背靠滴滴、小米、经纬中国、中信产业基金、云璟等资本大佬,而摩拜背后有腾讯、红杉资本、携程、华住酒店等资本的支持。一时间,免押金、免租金、一元骑活动层出不穷,烧钱速度令人咂舌,共享单车收费大部分为0.5元/半小时,甚至0.5元/小时。

烧钱并非长久之计,随着不断内卷的融资、投放产量过盛,共享单车的神话急剧破灭。例如,卡拉单车只上线20天,悟空单车仅创办5个月,摩拜最终卖身美团,ofo宣布破产。

2、共享两轮车是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方式,对用户和社会具有双重价值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近几年,共享电单车凭借其比共享单车更快捷、比出租车更经济的优势,一度成为中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同时,共享电单车也具有绿色环保、补足公共交通短板、降低火灾隐患作用,与公共交通体系、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互为补充,对社会层面也有较高价值。

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建议结合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顶层政策,明确共享电单车绿色属性,推广先进模式案例,探索构建共享电单车行业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绿色健康发展。

共享电单车出行的价值

<strong>共享电单车出行的价值</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受多方面因素驱动,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投放量超百万辆

同时,随着经济复苏,居民出行需求期望灵活化、便捷化的短途出行方式,并且共享经济和共享出行理念深入人心,这为共享电单车的社会应用推广奠定基础。随着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电单车硬件和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国家不断出台可持续发展和鼓励互联网创新政策,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

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strong>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共享电动车行业投放量超过百万辆。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共享电单车投放量达713万辆,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较2017年的17.5万辆增长近41倍。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共享电动车行业投放量超过百万辆。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共享电单车投放量达713万辆,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较2017年的17.5万辆增长近41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活着的共享单车企业开始投靠美团、滴滴等巨头企业,但盈利难题难以破解

然而,在共享单车大洗牌后,摩拜、哈罗等纷纷投靠巨头企业。例如,2018年4月,美团以27亿美元对股指全资收购摩拜,后将摩拜更名为美团单车,以美团APP作为唯一入口;滴滴在收购小蓝单车后又推出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全面向滴滴APP倒流;哈啰虽然仍保持原团队独立运营,但高度依赖支付宝的流量。

中国共享电单车典型企业情况

典型企业 运营城市数 投放量(万辆)
青桔 700左右 120万左右
美团 700左右 110万左右
哈啰 500左右 140万左右
松果出行 700左右 70万左右
小遛 100+ 30万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尽管如此,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仍然面临盈利难困境,主要原因是其属于重资产模式,包括高昂的硬件折旧、维修及调度成本。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最新数据,全国投放运营共享单车的县级及以上城市超过400个,有效运营车辆数约为1490万辆,而共享单车整车制造成本约为每辆700-1500元,按照700元/辆计算,3家头部平台单车制造成本约104亿元,并且共享单车的车辆使用周期,按各地交通委发布的规范一般为3年。

哈啰CEO杨磊曾表示,一辆单车每日运维成本为0.3元,每天每辆车的折旧成本是0.6元。按年计算,一辆共享单车的运维和折旧成本大概为365元,按1000万辆的投放量来看,就是36.5亿元。

数据显示,一辆共享电动车的平均生命周期约为18个月,在此期间可能需要4-6次大型维修,成本接近车辆价格的70%。同时,共享单车平台还需担负因政策规范带来的其他成本。

在此背景下,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企业亏损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亏损达11.34亿元,折旧费用24.73亿元,2018-2020年合计超过60亿,其中九成来自共享单车;美团2022年与2023年内共享单车所属的新业务经营由亏损283.79亿元收窄至201.66亿元;而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

在此背景下,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企业亏损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哈啰出行亏损达11.34亿元,折旧费用24.73亿元,2018-2020年合计超过60亿,其中九成来自共享单车;美团2022年与2023年内共享单车所属的新业务经营由亏损283.79亿元收窄至201.66亿元;而青桔单车2023年单车业务所在版块的净利润亏损仍超过5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共享电单车价格持续上涨,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当盈利不达预期时,大部分资本会选择撤离,如蚂蚁集团对哈啰的注资从2019年的40亿元断崖式锐减至2023年的5亿元,并不断减持持股比例,美团和滴滴也纷纷削减对单车业务的投入。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共享电单车纷纷选择涨价,从2016年的免费试用、充值优惠,到起步价0.5元/半小时、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再到至1.5元/15分钟、1.8元/15分钟,直到如今1.5元/10分钟,涨至1.8元/10分钟。从最开始的单次骑行0.5元/30分钟,涨至现在的最高3.8元/30分钟。甚至共享单车平台还区分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工作日来收费,有些还因车型不同而有不同价格。

市场价格的上涨,也让不少用户选择其他出行方式,但成本的一直在上涨,让共享电单车企业开始寻求其他盈利点来破。例如,哈啰宣布上线网约车业务,接入嘀嗒和首汽约车,随后又陆续上线顺风车业务以及包含旅行、餐饮等内容的本地生活业务,以及推出自主品牌哈啰电单车,再到将触角伸向金融领域,还打出“陪伴生活每一天”的新slogan。

那么我国共享电单车行业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当前绝大部分共享电单车采用的是锂电池。然而,2024年6月,工信部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对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具体要求进行了最新调整。

相较锂电,氢能两轮车在燃料扩散性、储能结构设计、热失控风险、逃生窗口时间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而且,近年来,各地陆续发布氢能补贴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克拉玛依、大连分别对加氢价格30、25、20元/kg及以下的加氢站进行运营补贴,氢能车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远期来看,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效应提升,其推广有望从政策、补贴依赖走向市场化应用落地,这也将成为共享电单车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关注点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共享氢能两轮车投放量为1万辆,市场规模达0.9亿元,市场渗透率为0.1%,预计2030年我国共享氢能两轮车投放量达70万辆,市场规模达35亿元,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0%。

远期来看,随着产业持续降本、规模效应提升,其推广有望从政策、补贴依赖走向市场化应用落地,这也将成为共享电单车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关注点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共享氢能两轮车投放量为1万辆,市场规模达0.9亿元,市场渗透率为0.1%,预计2030年我国共享氢能两轮车投放量达70万辆,市场规模达35亿元,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同时,随着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能为共享电单车行业实现降本增效。比如,作为共享电单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松果出行积极拥抱AI技术,致力于研发和部署无人驾驶两轮车技术,以期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解决行业运营中的诸多挑战,并推动“车找人”创新模式的实现。

无人驾驶技术对共享电单车行业“降本增效”简析

<strong>无人驾驶技术对共享电单车行业“降本增效”简析</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矿业、建筑业是工程轮胎的重点使用领域,占据36.4%的市场份额。全球工程轮胎市场在矿业复苏与基建投资热潮中加速回暖。2022年全球工程轮胎市场规模已恢复至104 亿美元,同比上升7.22%。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程度提升以及各国低碳规划的驱动,将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绿色能源基础体系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工程轮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神州、一嗨占领高地 beplay下载软件
化电动化趋势显著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神州、一嗨占领高地 beplay下载软件 化电动化趋势显著

汽车租赁业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出行、商务活动、公务活动和旅游休闲等需求增加,推动了汽车租赁市场的增长。2023年我国共享经济规模超40000亿元,我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1.6%。预计2024、2025年我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达1420亿元、1590亿元,

2025年10月13日
销量屡破新高!我国新能源轻卡一路狂飙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稳坐行业龙头位置

销量屡破新高!我国新能源轻卡一路狂飙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稳坐行业龙头位置

新能源轻卡是以新能源动力系统(如电力、氢能等)替代传统燃油动力的轻型载货汽车,主要用于城市及短途货物运输。自202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轻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销量逐年翻倍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轻卡销量为10.53万辆,同比增长约120%左右,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进入2025年,我国新能源轻卡更是一

2025年10月04日
全球越野摩托车行业区域分化特征明显 良好竞争及政策环境下中国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全球越野摩托车行业区域分化特征明显 良好竞争及政策环境下中国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越野摩托车的终端用户主要为个人消费者,随着越野摩托车休闲娱乐运动的推广及场地赛事的风靡,全球越野摩托车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4 年全球越野摩托车市场规模达 110.5 亿美元,2025 年全球越野摩托车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 118.6 亿美元。预计在 2025-2034 年内,全球越野摩托车市场规模将以 7.30%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分析:热冲压工艺成长空间广阔 市场格局呈集中化趋势

我国乘用车金属冲压件行业分析:热冲压工艺成长空间广阔 市场格局呈集中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汽车节能减排加速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车身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新的冲压件需求,也带来产品的价值提升。电动车独特的底盘布局(如平整的电池包)需要全新的车身底部结构设计,而一体式冲压技术(如特斯拉采用的“Giga Casting”后底板)正在重塑传统冲压件的形

2025年10月03日
汽车碳陶制动盘行业展现应用潜力 新能源车搭载率已超燃油车 国内竞争格局多元化

汽车碳陶制动盘行业展现应用潜力 新能源车搭载率已超燃油车 国内竞争格局多元化

碳陶制动盘具备轻量化、抗热衰退、寿命长特点,为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最佳制动执行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与续航要求倒逼制动系统升级。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与高端化演进,高性能车型需求已从单一动力输出转向全维度驾控体验升级。新能源汽车提速快、车重大,对轻量化及制动安全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碳陶制动盘加速渗透。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驱动+出口放量 我国货车市场复苏与电动化转型双轨并行

政策驱动+出口放量 我国货车市场复苏与电动化转型双轨并行

货车,又称载货汽车,是以运输货物为主要用途的机动车,其设计和功能均围绕货物运输需求优化。货车按载重大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和重型货车。进入2025年以来,在“以旧换新”政策叠加出口市场的拉动下,我国货车需求回升,带动产销量同比连续增长。

2025年10月02日
破解司机短缺与成本困局 我国港口无人驾驶行业千亿蓝海市场即将启航

破解司机短缺与成本困局 我国港口无人驾驶行业千亿蓝海市场即将启航

在劳动力短缺与成本高企的重压下,传统港口的运营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技术在封闭、规范的港口场景中率先破冰,展现出巨大的降本增效潜力。随着港口吞吐量的稳步增长,一个由技术驱动、预计在2030年突破1300亿元的智慧港口新市场正加速成型,引领物流运输的深刻变革。

2025年09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