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塑令”升级,带动国内聚乳酸(PLA)应用需求激增
聚乳酸(PLA),又称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随着人们对环境日益关注,全球对生物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聚乳酸市场创造了增长机会。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2020年起逐步升级“限塑令”,要求到2025年重点城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显著减少,快递包装、外卖餐具等领域明确要求使用可降解材料,而聚乳酸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首选材料之一。
近年来,国内聚乳酸(PLA)应用需求激增。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聚乳酸消费量达15万吨,2024年我国聚乳酸消费量进一步增长至24万吨,增速高达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聚乳酸产能持续扩张,但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较高
市场普遍看好发展,刺激聚乳酸产能持续扩张。2020-2024年我国聚乳酸产能由8.9万吨增长至30.9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聚乳酸产能达36.5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当前国内聚乳酸以低级产品为主,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近年来我国聚乳酸进口金额大幅增长,根据数据,2025年1-4月,我国初级形态聚乳酸进口金额为4839.19万美元,同比增长42.69%;我国初级形态聚乳酸出口金额为2223.72万美元,不足进口金额一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内龙头企业正崛起,聚乳酸贸易逆差或将不断收窄
聚乳酸国产替代加速。当前国内聚乳酸龙头企业正加速推进全产业链技术自主化,重点突破丙交酯核心原料的规模化量产。国产产品未来有望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望不断提升,聚乳酸贸易逆差或将不断收窄。
国内聚乳酸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企业名称 | 产能布局 | 技术/产业链特点 |
安徽丰原生物 | 已建成5万吨产能;蚌埠规划30万吨新产能 | 打通“乳酸→丙交酯→PLA→纺丝”全产业链,覆盖纺织、包装等领域 |
浙江海正生材 | 现有产能6万吨;15万吨募投项目分两期建设 | 掌握“两步法”全工艺,产品达国际水平;聚焦3D打印、医疗高端应用 |
河南金丹科技 | 2024-2026年产能规划4.5万/6万/7.5万吨 | 乳酸产能全球前三;联合苏尔寿技术突破丙交酯工业化生产 |
安徽普立思 | 芜湖基地已投产5万吨;规划总产能30万吨 | 会通股份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专注全产业链研发与生产 |
金发科技 | 珠海基地3万吨产能(当前停车) | 以改性技术切入,布局PBAT/PLA复合降解材料 |
中粮科技 | 吉林基地1万吨产能(当前停车) | 依托玉米深加工基础,探索PLA与燃料乙醇协同生产 |
万华化学 | 四川眉山规划7.5万吨产能 | 依托石化平台整合生物基材料,布局高端包装和纤维领域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