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前言:

目前,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呈现显著的多点开花态势,且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近年来,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量和销售额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持续增长。不过,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

1.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胶粘带生产和销售国,下游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胶粘带俗称胶带,是以布、纸、膜等材料为基材,通过将胶粘剂均匀涂布于各类基材上加工成带状并制成卷盘供应的产品。我国胶粘带行业虽起步较晚(1983年广东建成首条生产线),但经过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成长。2019年我国胶粘带销量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8.1%,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胶粘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并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胶粘带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同时随着技术持续创新突破,胶粘带已从传统的粘接、密封等基础功能,发展出导电、绝缘、抗紫外线、导热等多功能复合特性,实现了技术性能的跨越式突破。目前,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呈现显著的多点开花态势,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领域,包括汽车、电子电气、建筑装饰、包装、半导体、制鞋、航空航天、新能源(如光伏、风电)、船舶、办公文具、医疗及卫生用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例如在汽车领域:胶粘带是汽车生产和组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可以用于汽车外饰件固定、车身堵孔、内饰固定、线束固定、漆面保护、车镜装配等多种场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24年产销均突破3100万辆,连续16年全球第一),为胶粘带行业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增量市场。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12.5%/+11.4%)的亮眼成绩,持续巩固着需求基本盘。与此同时,胶粘带在汽车后市场同样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车身修复、内饰修补、风挡玻璃修复以及密封防漏等多个维修场景,形成了完整的应用闭环。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胶粘带凭借其质量轻、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取代部分需要依靠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的场景,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市场空间。

例如在汽车领域:胶粘带是汽车生产和组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可以用于汽车外饰件固定、车身堵孔、内饰固定、线束固定、漆面保护、车镜装配等多种场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24年产销均突破3100万辆,连续16年全球第一),为胶粘带行业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增量市场。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12.5%/+11.4%)的亮眼成绩,持续巩固着需求基本盘。与此同时,胶粘带在汽车后市场同样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车身修复、内饰修补、风挡玻璃修复以及密封防漏等多个维修场景,形成了完整的应用闭环。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胶粘带凭借其质量轻、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取代部分需要依靠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的场景,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光伏领域,胶粘带在组件封装、玻璃粘接、接线盒防护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光伏系统提供可靠的粘接固定和密封保护功能。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也为胶粘带行业带来了广阔新兴增量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30.1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0%;2025年1-5月其新增装机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197.85GW,较去年同期增长149.97%。此外,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84.45 GW,首次突破1TW大关。

在光伏领域,胶粘带在组件封装、玻璃粘接、接线盒防护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光伏系统提供可靠的粘接固定和密封保护功能。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也为胶粘带行业带来了广阔新兴增量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由2019年的30.1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0%;2025年1-5月其新增装机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197.85GW,较去年同期增长149.97%。此外,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84.45 GW,首次突破1TW大关。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等、观研天下整理

2.胶粘带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量和销售额持续上升

近年来,我国胶粘带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19-2024年间,行业产量从271.8亿平方米增至398.2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02%;同期销售额由465.5亿元提升至686.5亿元,实现10.20%的年均增速。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展现出行业良好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胶粘带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19-2024年间,行业产量从271.8亿平方米增至398.2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02%;同期销售额由465.5亿元提升至686.5亿元,实现10.20%的年均增速。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展现出行业良好的发展潜力。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胶粘带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BOPP包装胶带领跑

我国胶粘带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主要涵盖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包装胶带、PVC(聚氯乙烯)电气胶带、标签及广告贴、保护膜胶带、双面胶带、美纹纸胶带、特种胶带以及铝箔胶带等多个品类。这种丰富的产品体系覆盖工业制造到日常消费全场景应用,展现了行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力。

其中,BOPP包装胶带凭借其在包装、工业捆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优势,2023年以超过55%的市场产量占比,持续领跑胶粘带行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特种胶带等高附加值产品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其中,BOPP包装胶带凭借其在包装、工业捆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优势,2023年以超过55%的市场产量占比,持续领跑胶粘带行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特种胶带等高附加值产品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出口市场已成为胶粘带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净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胶粘带出口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9-2024年间,胶粘带出口量从125.04万吨大幅增长至261.8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93%。2025年上半年延续这一增长趋势,出口量达137.66万吨,同比增长12.14%。这一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首先,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胶粘带产业链配套;其次,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第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胶粘带出口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9-2024年间,胶粘带出口量从125.04万吨大幅增长至261.8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93%。2025年上半年延续这一增长趋势,出口量达137.66万吨,同比增长12.14%。这一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首先,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胶粘带产业链配套;其次,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第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效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从贸易平衡角度看,我国胶粘带净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9-2024年,净出口量从109.72万吨攀升至246.94万吨,年均增速17.61%;贸易顺差额同步显著增长,从13.85亿美元扩大至66.05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6.67%。2025年上半年延续强劲增长,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分别达到130.38万吨和33.36亿美元,分别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2.80%和3.06%。这组数据充分印证了我国胶粘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强。

从贸易平衡角度看,我国胶粘带净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9-2024年,净出口量从109.72万吨攀升至246.94万吨,年均增速17.61%;贸易顺差额同步显著增长,从13.85亿美元扩大至66.05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6.67%。2025年上半年延续强劲增长,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分别达到130.38万吨和33.36亿美元,分别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2.80%和3.06%。这组数据充分印证了我国胶粘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强。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深入分析产品结构,我国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出口仍以BOPP包装胶带等中低端产品为主,而进口则集中在高端胶粘带领域,这种结构性差异导致进出口价格存在显著差距。数据显示,2019-2024年行业进口量持续稳定在12万吨以上规模,反映出高端产品仍存在供给缺口。与此同时,其进口均价持续高于出口均价1.6万美元/吨以上。此外,2023年以来,我国胶粘带进出口价格持续走低,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下跌至22321.43美元/吨和3603.81美元/吨,较2024年分别下降4%和6.25%。

然而深入分析产品结构,我国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出口仍以BOPP包装胶带等中低端产品为主,而进口则集中在高端胶粘带领域,这种结构性差异导致进出口价格存在显著差距。数据显示,2019-2024年行业进口量持续稳定在12万吨以上规模,反映出高端产品仍存在供给缺口。与此同时,其进口均价持续高于出口均价1.6万美元/吨以上。此外,2023年以来,我国胶粘带进出口价格持续走低,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下跌至22321.43美元/吨和3603.81美元/吨,较2024年分别下降4%和6.25%。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我国胶粘带应用领域呈现显著的多点开花态势,且行业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近年来,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产量和销售额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持续增长。不过,胶粘带出口仍面临附加值偏低的挑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我国功能性硅烷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随着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持续升级,我国功能性硅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行业消费量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在全球功能性硅烷市场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不过,,尽管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增长,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和供需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江瀚新材、晨光新材和宏柏新材等头部企业的功能性硅烷毛利率均出现下滑。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截至2024年底,我国PVC糊树脂行业共有18家生产企业,其产能规模呈现清晰的梯队分化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行业领军企业沈阳化工以20万吨产能位居榜首,占比约为13.29%。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有企业扩能规划,2025年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明显提速。

2025年08月01日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目前,制鞋是我国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接近3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保护意识的提升,车衣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TPU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2025年07月31日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29日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作为世界萤石资源大国,我国拥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我国在全球氟化工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储量看,我国萤石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比重达23.9%,仅次于墨西哥(24.3%)。从产量看,我国萤石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由430万吨增长至66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萤石产量达690万吨,同比增长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近些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注重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燃气、供热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在新兴通讯、交通、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2025年07月26日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根据数据,国内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市占率仅为7.8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改性塑料出口规模波动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量约11.1万吨,同比增长25.3%;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额约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07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