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核心部件,主要是指利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电控系统等组成的一种驱动系统,具备效率高、响应快、环保等优点。电驱动系统包括三大总成,分别是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及减速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包括电池原材料、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中游为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生产制造。下游则为整车制造和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是电驱动系统应用的最终环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新能源车正处于渗透率快速提高成长阶段,将给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电驱动系统行业规模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影响。也就是说新能源车的产销量会决定电驱动和电源产品的出货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近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而新能源汽车融合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beplay下载软件 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降低碳排放和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战略抓手。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我国坚持以汽车工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10 年排名全球第一,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我国份额超过 70%,保持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2024 年,我国整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 38.90%,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欧洲地区。
数据来源:乘联会统计,观研天下整理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三、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电控总成搭载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超 40%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也在不断增长。从装机规模看,自 2020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电控总成搭载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每年增长率超过 40%。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电控总成搭载量1244.8万台,同比增长49.89%。
数据来源:NE时代,观研天下整理
四、深度集成正蓬勃发展,三合一电驱系统累计搭载量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从最开始的“结构集成”朝着“深度系统集成”发展,集成化的“多合一”总成产品成了主流趋势。据了解,以前动力系统里的电机、电控、电源大多是分开单独购买的,然后按照它们的电气、机械结构来集成组装;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多合一”总成产品经过巧妙设计把电机、电控、减速器、电源“深度集成”起来,这样就减少了部件之间的连接器、冷却组件、高压线束这些东西。总体来看,“多合一”集成式系统和分体式产品比起来,优势主要在下面这几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市场上,常见的集成方案是“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系统”,且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搭载量为775.8万台,同比增长42.22%,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市场的62%。
数据来源:NE时代,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集成度更高的“多合一”新产品也在不停地出现。像OBC、DC - DC、PDU这些充配电系统集成产品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多,和电驱系统集成产品相结合的话,就会形成集成度更高的多合一平台。
五、高集成、高功率密度、高压化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发展方向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终端消费者主流选择,但续航里程、充电速度、驾乘体验、性价比等消费者核心诉求仍亟待解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供应商通过高集成、高功率密度高压化的系统集成方案提升系统率,增加整车续航里程、降低能耗,并基于高压化平台实现快速充电,通过V2X 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将新能源汽车有机融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现代能源体系中。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行业技术规划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驱动总成两部分。电驱系统领域以提升功率密度与效率、高压化、提升集成度为技术重心,实现性能优化和成本降低为发展重点。
因此随着随着行业技术在材料、工艺、器件、系统应用等各方面的长期积累,动力系统呈现快速发展、持续迭代的趋势:
1、高集成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正在经历从器件集成到功能集成,再到功率集成的技术演变,最终实现动力域整体的控制集成。这一趋势通常通过共壳体设计、电路复用和器件耦合等方案,使动力系统高度集成化,有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提高零部件开发和整车生产效率,并有效降低综合成本,逐渐成为主流方案。
2、高功率密度
整车轻量化以及长续航里程是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对动力系统的高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率密度是衡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单位体积/重量功率输出能力和综合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最大功率恒定的情况下,提升电机的最高转速可以降低电机的扭矩和矩臂要求,从而减少电机体积和重量,是提升动力系统功率密度的关键技术。因此,电机高速化成为电驱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新型电机转子拓扑设计、高刚度轴系及防护结构等技术,电机转速可提升至 30,000 rpm,甚至更高。
扁线绕组、油冷方案、电源集成模组化也成为近年来提升动力系统功率密度的重要技术,扁线绕组电机的特点是定子绕组中采用横截面积更大的扁铜线,可通过绕组的新型结构设计,优化电机端部高度、提高电机槽满率、减少绕组空间并降低驱动电机高速高频下的绕组交流损耗,确保电机体积的减少和功率密度提升;油冷方案是通过油路优化设计和油量精确分配,可进一步提升电机热管理效率以提高功率密度;电源集成模组化是通过微通道散热、导热粘接和磁路集成等创新技术,缩小零部件体积,将多个发热和散热零部件集成为单一模块,减少空间浪费,提升了整机功率密度。
3、高压化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用户对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和充电便捷性要求也逐步提升。800V 高压平台可大幅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近年来成为下游众多主机厂竞相发布的新车型宣传亮点和重点发展方向。
汽车动力系统的标称供电电压为 400V,提高到 800V 之后对常规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基础绝缘材料及结构等提出了更高工艺及设计要求。因此,IGBT 车用模块封装设计、车规级 SiC 功率模块应用、新型绝缘材料与工艺开发、高速轴承电腐蚀抑制设计等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动力系统行业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的主要方向。
4、高效率
为了扩展续航里程、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车辆的运行经济性,效率提升已成为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控制算法优化、SiC 应用以及电机、减速器、电驱系统设计是提升动力系统效率的关键技术路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