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及中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重回温和增长周期
印制电路板(PCB)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是组装电子零件用的关键互连件,其不仅为电子元器件提供电气连接,也承载着电子设备数字及模拟信号传输、电源供给和射频微波信号发射与接收等功能,是绝大多数电子设备及产品不可或缺的组件。印制电路板(PCB)按线路图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按产品结构,可分为刚性板、挠性板、刚挠结合板、HDI板和封装基板。
2024年以来,随着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库存调整逐步完成,加之AI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升级机会,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回暖,带动行业进入缓慢复苏阶段。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年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到2029年,全球印制电路板(PCB)产值将攀升至946.61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5.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在此背景下,我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也重回温和增长周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2024年,我国大陆PCB产值同比增长9%,达到412.13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56%,稳居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AI算力、端侧AI、新能源车等高端应用正成为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PCB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半导体技术迭代与终端需求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印制电路板(PCB)行业正经历从“基础连接件”向“高价值系统载体”的转型。其中,AI算力集群、端侧AI设备及新能源汽车三大高端应用领域,通过技术融合与需求爆发,已成为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并推动产业向更高密度、更高可靠性、更高频高速方向加速演进。
从AI算力集群来看,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的迅猛扩张直接拉动印制电路板(PCB)量价齐升。在量的层面,AI训练与推理需求的爆发,直接推动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关键设备数量激增,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亦带动高密度、高层数印制电路板(PCB)用量显著增加。在质的层面,AI服务器对数据处理速度、信号完整性及散热要求的极致追求,驱动印制电路板(PCB)材料迭代升级和结构复杂度提升。
当下,随着高端服务器主板、加速器模块、高速背板及高频通信板等需求持续放量,尤其是ABF载板等高价值品类供应持续紧张,AI算力领域已跃升为PCB市场中技术壁垒最高、单价提升最显著的增量板块。
从端侧AI来看,随着大模型小型化与边缘计算技术成熟,AIPC、AI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等端侧AI产品加速商业化落地,为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具体如下:
AIPC对印制电路板(PCB)的增量需求,核心在于本地运行AI任务需集成更强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这驱动主板设计向更高集成度、更优散热性能和更小尺寸方向发展,同时对HDI(高密度互连)、类载板及散热基板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此类主板的平均售价也将显著高于传统PC主板。近年来,全球AIPC渗透率快速攀升。近年全球AIPC渗透率快速攀升。如2024年大中华区AIPC渗透率达15%,预计在2027年进一步升至61%。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AIPC同步增长的还有AI手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达18%,并有望在2029年进一步升至57%。相较于传统手机,AI手机主板层数及柔性电路板(FPC)用量均明显增长,直接带动印制电路板(PCB)整体用量提升。此外,更广阔的AIoT设备也正在逐步嵌入AI功能,驱动印制电路板(PCB)向高密度、小型化、柔性化迭代,给该领域带来多样化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新能源车来看,汽车电子化与beplay下载软件 化浪潮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入稳定上升通道,尤其体现在中国、欧洲等地区,这为印制电路板(PCB)带来持续增长动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截止2025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渗透率达到58.1%,意味着每销售100辆乘用车中,有超过58辆为新能源汽车。而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单车PCB需求量提升数倍,主要是基于三电系统需大量厚铜、高散热、高可靠的印制电路板(PCB)。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汽车beplay下载软件 化也催生了对于高速、高频HDI的需求。如座舱数字化提升了FPC/FPCA的应用比例。此外,随着800V高压平台、SiC技术应用加速普及,进一步要求印制电路板(PCB)具备更高绝缘性和耐压性能。
整体来看,随着L3甚至L4自动驾驶加速推进,以及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车规级PCB将向更高层数、精细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能源汽车放量与单车PCB价值提升的双轮驱动,有望持续且强劲地支撑全球车用PCB市场扩张。
当下,基于AI驱动的算力基建需求激增、消费电子的AI创新周期开启,叠加汽车beplay下载软件 化、高速网络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印制电路板(PCB)需求得到明显增长,其中HDI和高多层板等高端印制电路板(PCB)产品的需求尤为强劲。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球各类印制电路板(PCB)细分产品中,18层及以上的多层板产品产值增速最高,达到40.3%;其次为HDI,同比增长18.8%。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印制电路板(PCB)产品向高性能、高精密度方向发展趋势确定,产品结构迎来深度重构
当下,印制电路板(PCB)产品向高性能、高精密度方向发展趋势确定,产品结构迎来深度重构。随着终端电子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电子设备正朝着超薄化、微型化、轻量化及算力指数级提升的方向演进。这种变革对印制电路板(PCB)则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其向高密度集成与高性能化方向持续突破。
高密度化:印制电路板(PCB)高密度化可以从孔径大小、布线宽度、层数高低、叠孔结构等方面来概括,其中孔径可以做到50甚至更小,线宽线距可以做到50甚至25,层厚可以做到30甚至更低,多层板对翘曲度要求不断提高,从1%提高到0.5%甚至更严。由此,也将带动高多层板、高密度互连技术(HDI)、芯片封装基板(IC封装载板)、类载板(SLP)、挠性板、刚挠结合板等小型化高阶PCB产品应用提速。
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主要是针对印制电路板(PCB)产品的阻抗性、散热性、高频高速等特性提出要求,以增强产品的功能和可靠性。以多层印制电路板为例,层数越多板材设计越灵活,能够对电路起到更好的抗阻作用,也更能达到高频高速工作且性能稳定,因此高多层板满足当前阶段及后续高性能化的产品趋势。
随着印制电路板(PCB)不断向高密度集成与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全球PCB产品结构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数据显示,在2000-2024年全球PCB产品结构中,传统单/双面板占比明显下滑,从24.8%下降到了10.8%;HDI板、封装基板、挠性板占比大幅上升,分别从5%、8.4%、8.3%提升至17%、17.1%、17%;多层板虽然源于4-6层等低端多层板产品的结构性调整,整体占比从53.4%降至38.1%,但仍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29年,这一结构性调整趋势仍将持续,多层板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惯性,将继续占据全球PCB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prismark,观研天下整理
四、当前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呈现“低集中度、高竞争性”特征
全球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呈现“低集中度、高竞争性”的市场特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2200家印制电路板(PCB)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或地区。从市场集中度看,行业龙头CR1(臻鼎科技)市占率长期稳定在6%-7%区间,CR5保持在23%左右。预计未来3-5年内,全球印制电路板(PCB)市场仍将维持相对分散的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Prismark,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从各地区技术实力对比来看,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高端PCB生产地区,产品以高阶HDI板、封装基板、高层挠性板为主,且产品技术层次仍在不断向高难度方向迭代。美国在高多层板领域保持优势,18层以上产品产能居全球首位,主要应用于军事、航空、通信等高端领域;韩国与中国台湾则以HDI板、封装基板为主力产品,技术定位偏高端化;中国大陆虽整体技术水平存在差距,中低端产品占比较高,但近年来产业升级加速,高多层板、挠性板、HDI板等高端产品产能显著提升。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市场与全球市场特征高度契合,即“低集中度、高竞争性”的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印制电路板(PCB)市场CR2只有20%,CR5只有34%。截至2025年7月,中国印制电路板(PCB)从业企业数量达1857家,主要可划分为两大梯队:
第一梯队为外资及合资企业,包括美资、日资、韩资、中国台资和中国港资等背景的印制电路板(PCB)企业。这类企业凭借资本优势和技术积累,普遍具备大规模投资能力,其生产技术和产品专业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第二梯队为内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行业总量的70%,但整体面临技术迭代滞后、规模效应不足等挑战,综合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