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产增速有所放缓
2014年,纺织行业主要生产指标实现平稳增长,但受到需求、原料、成本等因素影响,增速较2013年同期有所放缓。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受棉价较快下降影响明显,生产增速环比趋缓,全年总体呈现前高后低走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低于2014年上半年0.5个百分点,低于2013年1.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各分行业中,具有较高科技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同期纺织全行业增速4.7个百分点,其作为纺织产业链新增长点的作用仍然突出。化纤行业由于基数较低,实现了8.5%的较快增长。服装、家纺两大终端行业基本平稳,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和6.5%。针织行业由于竞争压力加大,增长较为缓慢,同比增速仅为2.8%。
2014年,主要大类产品产量增速除服装略有提升外,均同比放缓。全社会化纤产量为4390.0万吨,同比增长5.5%,增速低于2013年2.4个百分点;纱产量为3379.0万吨,同比增长5.6%,增速低于2013年1.6个百分点;受棉布产量减少影响,规模以上企业布产量为703.7亿米,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增速低于2013年5.1个百分点;产业链终端行业市场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服装产量为299.2亿件,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2013年。.3个百分点。印染布受环保压力加大影响,产量连续第三年负增长,全年产量为536.7亿米,同比下降2.5%。
2014年纺织行业主要大类产品产量情况
(二)出口总量增速放缓
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实现平稳增长,受需求增长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出口价格逐月提高,总体呈现逐渐回升态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069.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增速低于2013年6.1个百分点,但较2014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4.6个和0.9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增长相对平稳,2014年同比增加5.2%,略低于2013年1.5个百分点。
主要出口产品中,终端产品增长相对平稳,2014年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5.4%,家用和产业用制成品出口额增长6.4%。上游产品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棉制产品出口有所萎缩,全年纱线出口额下降1.3%,织物出口额仅增长3.3%。
主要出口市场中,美、欧市场增长较为平稳,201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7%和13.4%;日本市场持续下行,出口增速为一8.9%;东盟市场波动较大,出口额同比仅增5.9%,较上年大幅下滑22.4个百分点;非洲和韩国市场增速较高,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1.0%,高于行业出口水平12.2个和16个百分点,说明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
201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分产品出口情况
(三)内稍增速环比提升
2014年,内需消费增速随宏观经济同步有所放缓,实体零售渠道增长减速更为明显,下半年随着中国节假日等促进消费的因素增多,消费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全年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低于2013年0.7个百分点,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个百分点,较2014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2.2个和0.9个百分点。
内需市场在快节奏、多元化、消费特征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带动电子商务零售规模快速扩张,成为纺织服装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实体渠道形成了替代作用。2014年,服装、家纺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6700亿元,同比增长37%,由于基数升高,增速较2013年放缓1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实体零售增速20多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2014年,由于外部压力加大,行业发展减速,纺织企业投资信心有所减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362.5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低于2013年3.9个百分点,较2014年上半年下滑2.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减少0.5%,低于2013年6.4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
纺织产业投资增长的区域结构调整有所推进,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14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5.6%和21.6%,高于东部地区2.8个和8.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全行业投资总额比重为40.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新疆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业促进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投资完成额增速为79.1%,新开工项目增速为90.2%。
(五)效益增长逐步趋缓
2014年以来,纺织行业效益增长基本平稳,但由于原料价格下行影响,带动生产增长减速、产品价格涨幅收窄,企业效益增速同比、环比均呈逐步放缓走势。2014年,‘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220.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低于2013年4.7个百分点,低于2014年上半年1.7个百分点。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662.7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低于2013年9.7个百分点,低于2014年上半年5.7个百分点。
(六)运行质量稳中趋好
2014年,虽然经济总量增速同比放缓,但是纺织企业运行质量总体稳中趋好。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5.5%,基本与上年持平;企业适应市场快节奏的能力有所增强,产成品周转率为20.6次/年,同比加快0.8%;资产负债率为53.4%,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
各分行业中,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分别达到6%、5.7%和5.7%,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反映终端产业品牌附加价值与市场适应性提升,纺织产业链与终端市场衔接基本顺畅。
2014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情况
(七)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2014年,纺织行业积极深人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成为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发展特征。原料结构方面,2014年化学纤维在纤维加工总量中占比达到近83%,比2013年提高2.5个百分点,在棉花流通不畅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了纺织原料供给。产品结构方面,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比例为46.8:28.6:24.6,产业用纺织品占比较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纺织产品在医疗、环保、建筑等工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全行业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有所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人占全行业的比重达22.5%,较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产业组织结构方面,行业优势资源加速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一批小、专、精企业的增多成为产业组织表现的新特征。
二、纺织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料供需矛质日益突出
2014年,国家停止棉花收储政策,对于新上市新疆棉实施种植直补措施,对棉农按照9月至11月市场平均价与目标价19800元/吨的价差给予种植补贴,有利于逐步恢复国内棉价的市场属性。但是,新棉上市前,国内棉价维持高位,内外棉价差达到4000元/吨-5000元/吨。新棉上市后虽开始实施直补新政策,但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内外棉价差维持在3000元/吨左右,对国内棉纺产业国际竞争力造成较大冲击。
由于国内棉价仍持续出现下行走势,用棉企业库存及生产面临亏损风险。新政策下棉花流转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企业用棉时间和成本。国产棉品质总体不高,与纺织企业需求存在差距,棉花供需矛盾对纺织行业整体运行的影响十分突出。
涤纶等化纤大类产品价格全年呈现下行走势,一方面是受到国际油价下滑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常规产品供给相对偏多,而各种下游急需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仍需加强供给。石化价格持续下行,不仅使化纤企业盈利压力加大,也增加了下滑企业的原料库存风险,降低了采购积极性。
(二)国内外市场仍需加强开拓2014年,世界经济虽保持复苏态势,但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增长仍然放缓。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增长2.6%,较2013年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增长2.3%,较2013年增速大幅下滑18.4个百分点。在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纺织行业综合成本不断提升,而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汇率及关税等优势条件发展棉纺织及服装等加工制造业,在中低端市场逐渐蚕食中国市场份额。2014年,中国在美国、日本、欧盟进口市场所占份额同比分别降低0.9个、1.3个和0.4个百分点,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压力较大。
美、欧盟、日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来源国所占份额情况
纺织品服装内需增速同比也有所放缓,限额以上零售及网购成交增速均低于2013年。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总体减速,对居民收人增长及消费情绪产生抑制性影响。
另一方面,占据内需消费主体的城镇居民消费进人结构升级阶段,更加注重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及耐用消费品方面加大消费投人,衣着消费增长相对放缓,消费品质提升取代数量扩张成为现阶段衣着消费的主要特征,对广大纺织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三)成本提升加大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
2014年以来,纺织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收人较2013年增加9.8%;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4年四季度组织的“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结果,75%的样本企业表示用工成本较上年有所增加,平均涨幅在10%以上。此外,国内棉价平均高于国际市场约30%,染料价格自2013年以来累计上涨150%,渠道、融资等费用也不断提升。
纺织行业中,中小微型企业数量众多,化解成本压力的能力普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小微企业表示现阶段生产经营最主要问题是成本过快上涨,企业生存困境日益突出,仅有38.4%的小微企业表示盈利有所增加,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的小型企业仅占一半,远低于大中型企业比例。
(四)节能环保形势日趋严峻
2014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对纺织行业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现象零容忍,监管标准不断提升,监管范围扩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新环保法于加巧年实施,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环保任务压力。各种标准不设过渡期、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较重等客观情况,与广大中小微型纺织企业有限的应对能力形成明显矛盾。有些地方政府为完成环保指标任务,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方式,严禁新上印染项目,造成印染行业升级发展严重受限,2014年印染布产量同比减少2.5%,中间环节受到制约影响了中国完整纺织产业体系的整合竞争优势。行业急需获取资金、技术投人以及管理经验、公共服务等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相关管理政策也应结合纺织行业集聚发展、集中配套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为企业提供合理的生存空间。
本文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来电指正。本由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服装面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定位研究报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