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22台,总装机容量为2030.60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49%。
累计发电量为1305.8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8.89%,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9%。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核工业的发展,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核工业特别是核能发展和改革明确行动纲领,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强调了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人健康持续发展轨道。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6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4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首次会议上指出,“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4,2015两年抓紧推进沿海核电项目。强调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电品牌,要加快华龙1号、CAP1400、高温气冷堆的步伐。
一、全年5台新的机组投运,中国投运核电装机容f首超2000万千瓦
2014年,先后有广东阳江1号、福建宁德2号、辽宁红沿河2号、福建福清1号、浙江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一方家山1号等5台机组投人商业运行。全年22台机组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561.42,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6.32%。
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余台运行机组中,中国在役核电机组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机组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在建核电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在建二代改进型机组逐步突破瓶颈,一批新机组陆续投人运行;AP1000首批机组在紧张攻关中前行,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和CAP1400的研发为核电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基础;内陆核电研究论证逐步深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核电仍将保持在建和投运的高峰。
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862万千瓦,在世界在建机组数量上排第一位。2014年完成工程建设投资569亿元,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三、全年安全生产和放射性排出流与环境监测情况良好
(一)核电安全生产情况
2014年,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1级及I级以上的运行事件。各运行核电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件、环境事件、辐射污染事件,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放射性排出流和环境监测情况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辐射监测标准,依据管理部门批准的排放限值,各运行核电厂对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对核电厂周围环境进行了有效监测。2014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涨落范围之内。
四、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
在政府推动和工程建设的带动下,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努力完善核安全文化和质量保障体系,核电装备自主化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在建核电工程建设的需要。AP100()设备国产化和高温气冷堆、CAP1400设备自主化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华龙一号设备自主研制也相继展开。
(一)上海电气
核岛主设备。共交付或完工19台/套核岛主设备,包括2台蒸汽发生器、2台压力容器、6套堆内构件、7套控制棒驱动机构和2台主泵。实现AP1001)首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首套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交付,并实现首台核电主泵的交付。
常规岛主设备。共交付或完工6台/套常规岛主设备,包括4台汽轮机、2台发电机。
其他类设备。交付装卸料机、人桥吊、辅助吊等12台;交付核二、三级容器29台、常规岛辅机8套;交付各类核电大锻件105件约1800吨;完成或交付各类仪表和器件、接线盒、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共计11600台/套。
(二)哈电集团
核主泵项目。3月28日,哈电集团与中核工程公司签订福清5/6#机组及K2/K3机组12台主冷却剂泵供货合同。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轴封式核主泵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国自主三代“华龙一号”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核电装备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蒸汽发生器项目。9月10日,哈电集团与中国核动力院签订了漳州1/2#机组蒸汽发生器供货合同。
汽轮发电机组及辅机项目。1月24日,哈电集团与中核工程公司签署了福清5/6#机组常规岛辅机给水加热器合同;9月16日,哈电集团与中核三门核电公司签订了三门3/4#机组汽轮发电机组供货(变更及补充采购)合同,成功将辅机及常规岛其它辅助设备列人此次TG包供货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哈电集团常规岛辅机的市场占有率。
在运核电机组改造项目。4月21日,哈电集团与江苏核电公司签订田湾一期汽轮发电机定子改造合同。
主要核电设备生产情况。三门3#蒸汽发生器于2014年5月制造完成,哈电集团通过三门3#项目蒸汽发生器的制造,已经完全掌握了APlooo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技术,通过工艺固化保证产品质量;三门1/2#、海阳1/2#、昌江1/2#项目汽轮发电机组完成交货,进人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三)东方电气
核岛部分。2014年,东方电气签订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蒸汽发生器研制”"CAP1400控制棒驱动机构制造技术研究”"CAP1400堆内构件制造技术研究”等专题合同,研究工作按照合同计划进度有序推进。
常规岛部分。2014年,东方电气各项科研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了国家重大专项CAP+核电站大型半速饱和蒸汽汽轮机技术方案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子课题预验收工作;完成了大型汽轮发电机、MSR、高低加等专题的预验收工作;共性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核电组织的验收。国家重大专项CAP1400常规岛关键设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课题子课题一"CAP1400半速饱和蒸汽汽轮机研制”、子课题二“CAP1400半速汽轮发电机研制”等20个专题的研究按合同计划有序推进,国家核电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估。
(四)中国二重
2014年先后完成了东方CAP14001#机组稳压器锻件、上核三门3#和4#RPV主锻件、西核福清6#稳压器锻件、东方福清5#蒸发器锻件、海阳3#主管道和波动管等核电铸锻件和设备。
为持续提升高端、极限装备制造能力,中国二重实施了国际一流铸锻钢基地及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技术改造。通过AP1000三代核电自主化三门、海阳、徐大堡、咸宁核电站等依托项目和国核CAP1400示范工程、中核华龙一号(ACP1000)等国家重点核电项目的设备和大型铸锻件供货,从冶炼、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理化检验、无损检测等方面完成了大量的评定、试验和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二重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具备关键锻件批量化、稳定化制造能力,制造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五、核燃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铀矿山大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代铀矿开采技术的蒙其古尔铀矿山项目一期工程提前一年竣工,成为建设新型铀矿山的样板和示范工程。5月,中国在海外最大的铀矿冶项目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冶项目启动开工,该矿铀资源储量约24万吨,是世界第三大单体铀矿,设计规模年产5500吨铀,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二大铀矿;7月,完成收购纳米比亚兰杰•海因里希铀矿25%的铀矿权,新增铀资源权益储量约1.6万吨。中核建中400吨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扩建技改工程正式投料批量生产,实现了产能从400吨到800吨的大幅提升。中核北方AP1000和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铀资源、核燃料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为中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核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初步设计通过国家审查,已具备核准开工的条件。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项目—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建设已全面转人核岛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由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落地福建福清和广西防城港。除此以外,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7z小时满功率稳定运行;国产先进核燃料元件c1:3进人随堆运行考验阶段;二氧化碳加氧气地浸提铀技术取得突破;中国首套自主核安全级DCS产品通过德国独立第三方权威认证,完成了工程样机的制造和鉴定。
七、核电“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4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再建三台ACP1001)核电机组的合作框架协议;与罗马尼亚、阿根廷分别签订政府间核能合作协议,重水堆核电项目基本敲定,双方就商务合同进行谈判;与英国签署了政府间民用核能合作联合声明,积极推进欣克利角及后续核电项目;与南非、土耳其、捷克、沙特等国家核电合作也在务实推进。
在海外铀资源开发方面,与纳米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尔、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稳步推进。
八、核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大力加强核能行业管理和核安全监管工作。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核电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等,为核能行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将核电行业管理、核工业行业管理和核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九、国际合作与两岸交流不断深化,核工业走出去取得突破
(一)深化核领域政府间国际合作,助推国际核能市场2月27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在北京会见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DECD/NEA)总干事埃切瓦尼。王毅韧表示,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核能发展。经合组织核能机构成员国拥有核能发展的先进、成熟经验,中国愿与该机构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5月8日,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在北京会见了到访的美国核废物技术审查委员会主席尤因一行。双方就中美两国放射性废物管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深人探讨。
5月20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与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公司基里延科总经理在上海签署《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造浮动堆的谅解备忘录》。
5月28日,中韩核能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韩国未来创造科技部副部长李相睦出席会议。
6月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在维也纳召开。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国理事王毅韧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
6月1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钱智民与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大臣爱德华•戴维、英国国际核服务公司总经理马克•杰维斯在伦敦签署了《关于加强核工业燃料循环全产业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7月30日,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项目工程建设成功实现结构封顶,标志工程建设提前实现了里程碑节点,为项目全面建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出席项目封顶活动并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8月30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双方就压水堆核电站、浮动堆、快堆等项目合作进行了商谈,一致表示将共同推动两国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
9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第58届大会在维也纳召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贺信。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出席会议并宣读贺信。李克强在信中表示,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坚持推进能源节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中国愿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他成员国一道,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水平,携手应对挑战,共同推进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事业。
9月8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由法国电力集团和中国核电企业联合投资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建设项目。
10月15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在钓鱼台会见了来华参加中国加人国际原子能机构30周年系列活动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就中国核能发展、核安保、核安全、核应急、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等问题深人交换了意见。
11月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钱智民与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总裁皮特森•斯沃福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中核集团与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燃料重水堆,联合开拓国内国际核能市场。
(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和两岸交流
协会与法国核电规范标准协会(AFCEN)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G)就双方合作交换了意见;与美国核电运行协会(INPO)就核电厂同行评估、经验交流等领域合作达成了一致;积极推进与英国核工业协会(NIA)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内企业参与英国核能建设搭建平台。
结合行业发展热点问题,协会组织相关国际技术交流活动12场,其中协会与法国电力公司、阿海珐公司、法国核电规范标准协会在北京首次举办了“中法核电经验交流研讨会,’;与世界核协会、清华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4年世界核大学清华周培训研讨会”。
深化海峡两岸核能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华能集团核电系统第二批人员赴台湾电力公司进行核电厂综合管理培训。
组织台湾《为何害怕核能与辐射》一书在大陆地区的再版。
完成了台湾核能产业发展协会(TNA)来访的组织接待工作。开展了在台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核能合作研讨会”有关前期准备工作。
为贯彻核电“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法国核能合作关系,协会牵头组织中核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华能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赴巴黎参加了首届世界核工业展览会(WNE)。
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联络办公室,一年来,协会积极推动中国参与GIF钠冷快堆、超高温气冷堆有关研发项目的合作;协助完成中国加人GIF超临界水冷堆系统安排;参与相关标准规范文件的制定;完成对GIF相关文件的修改,研究并提出了对GIF框架协议延期、政策声明等文件的中方意见;组织协调国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GIF相关活动,承办或协办有关的专业会议;组织出席GIF政策组、专家组等各类会议,反映了中方的关切,提升了中方话语权;完成了《GIF防扩散》((GIF路线图更新研究》等课题研究任务和《GIF技术路线图》修订版等文件的翻译出版;完成了((2013年中国核能进展国家报告》等多份文件的编写。
十、行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困难与挑战
6月I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强调要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规划。要求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在11月APEC会议期间,中美签订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
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都离不开核电的贡献。2030年前,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核能行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面临着阶段性的挑战。一是在发展节奏上,未来10年中国核电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核电发展目标的实现,才能为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在项目推进上,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需要尽快解决首台机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重启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落实,内陆核电建设需要加快研究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三五”期间核电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上,突破核电技术瓶颈,提高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三代核电机型的国产化、自主化,为核电“走出去”、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在核电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上,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既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开工不足的问题,也面临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的问题;五是在加强公众宣传与沟通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为核电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六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核电产业体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
本文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来电指正。本由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聚光太阳能发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