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态电池具有性能优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传统锂离子电池受限于其采用的有机电解液,虽在离子电导率和界面接触上表现优异,但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不仅缩短了电池寿命,更因电解液的易燃性而存在安全隐患。相比之下,全固态电解质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能及良好的材料兼容性等优势脱颖而出,尤其能有效遏制锂枝晶生长,显著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全固态锂电池VS传统锂离子充电电池优劣势对比
类别 |
全固态锂电池 |
传统锂离子充电电池 |
||
电解质 |
全无机类材料(硫化物、氧化物等) |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PEO基等) |
有机电解液(PC等聚碳酸酯+LiPF6等) |
聚合物浸润有机电解液 |
优点 |
①安全性极高;②循环寿命长;③适合长时间储存;④能量密度高;⑤高温适应发性好 |
①安全性较高;②可卷对卷生产;③具有柔性加工特性 |
广泛使用于3C产品;储能领域有示范应用 |
在小型电子产品有应用 |
缺点 |
①功率密度偏低;②成本偏高 |
①功率密度偏低;②成本偏高;③温度适应性不佳;④循环寿命待提升 |
①含有电解液,高温下有挥发与燃烧可能;②因有电化学位窗口限制,放电电压无提升空间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固态电池出货量仍较少,但有望成为下一届电池主流
我国作为电动汽车主产国和技术国,也高度重视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了固态电池相关要求,意在规范固态电池的性能标准,推动固态电池进一步发展。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了对我国固态电池发展关键时间点的规划建议,具体如下:
《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体系发展研究》中发展时间规划
时间 |
规划 |
中期(2025-2030年) |
目前国内已有的固态电池研发和量产能力基础,通过原位固态化技术,采用新材料,改造现有产线,优化现有技术体系,实现产品升级,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指标,同步开展全固态电池及新电池体系的前瞻性研发,为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满足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电动航空、规模储能、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 |
远期(2030-2035年) |
在原位固态化电池技术基础之上,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和应用领域,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等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形成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绿色零碳的产业生态,拓展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并扩展到极地、高寒地带、平流层、深空等国家战略特殊应用场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推动下,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但整体上出货量较少,长远有可能凭借着出色的性能优势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主流。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2.5GWh,预计2028年我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30GWh。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多家车企对固态电池进行规划布局,甚至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交付
面对固态电池出货量少,多家车企对固态电池行业装车时间进行规划布局。在商业应用方面,东风、蔚来、赛力斯等车企已成功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装车,甚至已经开始交付。与此同时,一些海外企业也直接投身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如大众、宝马、丰田、奔驰、日产等汽车品牌规划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动力汽车。
全球车企对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规划
企业 |
进展 |
东风汽车 |
2022年50辆搭载赣锋锂电高比能固态电池的东风E70开启示范运营;2023年东风岚图“追光”首批量产车型下线,采用170Wh/kg半固态电池;2025年在东风纳米车型上搭载固态电池; |
赛力斯 |
2023年3月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版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交付 |
蔚来 |
2023年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已经量产装车 |
上汽集团 |
2024年将通过智己品牌推出搭载清陶第一代固态电池的车型; |
2025年新一代固态电池预计将达到“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 |
|
日产 |
2024年启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 |
2028年之前量产上市; |
|
长安深蓝 |
2025年将搭载整车应用,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已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 |
雷诺 |
2025年旗下电动汽车规划使用钴含量为零的固态电池 |
宝马 |
2025年前发布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试验车; |
2030年前实现量产 |
|
大众 |
2025年将建立固态电池量产线 |
广汽集团 |
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首搭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的产品 |
福特 |
2026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 |
丰田 |
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 |
2027年在雷克萨斯新电动车型上搭载全固态电池; |
|
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将达到大规模生产阶段 |
|
本田 |
2028年前将搭载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投放市场奔驰 |
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批量生产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电池厂商纷纷开始进行固态电池产能布局。从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来看,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2025年规划产能在8GW以上,技术路线以氧化物/硫化物全固态为主,面向高端车用市场;第二梯队(卫蓝、清陶)聚焦细分领域,2025年规划产能在5GW以上,技术路线选择了氧化物,适配消费电子及特种场景;第三梯队的企业2025年规划产能基本也在2GW以上。
我国固态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和产品布局
企业名称 |
2025年规划产能(GWh) |
主流产品型号 |
技术路线 |
能量密度(Wh/kg) |
循环寿命(次) |
量产进度 |
主要应用领域 |
宁德时代 |
10-15 |
CTSC-1(半固态) |
氧化物+聚合物复合 |
350-400 |
2000+ |
2024年小批量交付 |
高端电动汽车、储能 |
比亚迪 |
8-12 |
Blade Solid1.0 |
硫化物全固态 |
400-450 |
1500+ |
2025年量产 |
乘用车、商用车 |
卫蓝新能源 |
5-8 |
Ener Stone300 |
氧化物半固态 |
360-420 |
1800+ |
2024年底投产 |
无人机、消费电子 |
清陶能源 |
5-7 |
QTB-100 |
氧化物全固态 |
420-480 |
2500+ |
2025年Q1量产 |
新能源汽车、军工 |
辉能科技 |
4-6 |
MAB2.0 |
硫化物全固态 |
450-500 |
1000+ |
2025年全球扩产 |
电动汽车(国际车企合作) |
赣锋锂业 |
3-5 |
GFL-SE01 |
氧化物半固态 |
320-380 |
2000+ |
2024年试产 |
动力电池、储能系统 |
国轩高科 |
2-4 |
Gotion Semi- Solid |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 |
300-350 |
1500+ |
2025年量产 |
低速电动车、储能 |
蜂巢能源 |
2-3 |
L600固态电池 |
硫化物半固态 |
380-430 |
1200+ |
2025年试产 |
混动车型、beplay下载软件 硬件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