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材料

我国电熔氧化锆行业下游应用广泛 蚌埠中恒与福建三祥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目前,由于我国电熔氧化锆材料规模化生产时间较晚,因此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福建三祥、英格瓷阿斯创、郑州振中、蚌埠中恒、焦作科力达等,其中蚌埠中恒与福建三祥是电熔氧化锆的龙头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占全国产能的约50%。

我国钛管行业现状:市场供需下滑 产品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在供需方面,数据显示,受成本高影响,近五年来我国钛管表观需求量波动增长,2020年实现小幅下滑,达7848.2吨,同比下降6.9%。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但行业集中度仍较低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进入者也不断增多,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主要代表企业有波容百、天津巴莫、当升科技、杉杉能源、贝特瑞、贵州振华、长远锂科、厦钨新能源、格林美以及天力锂能等

我国锂电池产能规模稳步扩增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企份额领跑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随着我国锂电池相关企业纷纷加大产能投入,我国锂电池产能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截至2020年已达511GWH,同比增长30.7%。

我国异质结电池行业进入规模扩产阶段 成本有望在未来3-5年下降
低温银浆是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占异质结电池总成本的24%左右,因此减少银浆的消耗量和低温银浆的国产化是降低异质结电池成本的两个重要方面。

我国气煤行业现状:市场需求旺盛 产品供给稳定 山西为生产大省
得益于工业化进程推进,近五年来我国气煤市场需求旺盛,驱动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气煤产量为3.82亿吨,同比上年增加0.07亿吨;需求量为4.18亿吨,同比上年增加0.06亿吨。

2021年我国光伏背板行业竞争现状:市场集中度较高 赛伍技术龙头地位稳固
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装机容量持续上升以及,光伏背板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光伏背板市场空间为65.2亿元,预计2020年为57.3亿元,预计2021年达65.8亿元,2025年约61.5亿元。

我国焊接材料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
焊接材料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焊接设备行业等。焊接材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且钢材成本在焊材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我国钢材产量稳定,为焊接材料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矗

我国海洋矿业保持平稳发展 资源开发技术将不断得到提升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海洋矿业保持平稳发展,海砂、海底金矿开采有序推进,截至2020年实现增加值190亿元,同比下降2.06%,但整体来看仍维持高位。

我国纳米晶材料行业竞争现状:日立金属市占比约50% 国产企业积极寻求突破
产业链方面,纳米晶材料上游为铁、硅、硼、铌、铜等金属原材料,经过一系列中间工序后,纳米晶材料制成纳米晶带材,纳米晶带材通过剪切、卷绕、热处理等技术后可以进一步制成磁芯,成为家电、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粒子加速器等下游领域所需电子元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

我国锂电池产业链现状:上游锂资源储量丰富 电动汽车、单车为下游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随着行业发展,我国锂电池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出货量由2015年的46GWh增长至2019年的120GWh,预计2021年将达到157GWh。

全球碳化硼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态势 中国为第一大进出口国
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碳化硼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增长,2016年全球碳化硼行业市场规模约1.31亿美元,到2019年增至1.52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市场规模略有下降至1.44亿美元左右。

2021年我国高密度聚乙烯(HDPE)行业现状:市场供不应求 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3-2019年,由于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高密度聚乙烯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量稳步增,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产国家。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密度聚乙烯产量为764.5万吨,同比增长34.7%。

2021年我国电接触材料行业:混粉烧结法仍为工艺主流 下游需求前景广阔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发电量达74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排名全球第一;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244亿元,同比增加29.2%。

我国碳中和交易规模达千亿 未来减排空间较大
碳中和行业上游主要为传统能源(石化燃料)和一列新能源消费相关行业,下游主要为节能环保、绿色消费领域,比如交通领域发展新能源汽车、住宅领域推广装配式建筑、光伏建筑等。